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课程资讯
  3. 课程动态
  4. 小学科学探究课程的实践

小学科学探究课程的实践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中小学都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同时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我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始终在于培养科学的创新能力”。因此,教育观念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要改革。在现代社会,培养青少年具有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目标之一。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中小学都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同时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我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始终在于培养科学的创新能力。因此,教育观念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要改革。在现代社会,培养青少年具有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目标之一。如果我们的教育对象能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勇于创新,青出于蓝胜于蓝将成为现实。应该看到,科学教育的内容即使是现行的各学科教材也已包含其中,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去挖掘展开。从这个意义上看,如何科学应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活动是一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动手实践到探究讨论,以及感受成功的结果,情感动力都推动着学生自发的求知欲。因此采用科技活动方式的科学教育是当前课程改革切入口的捷径之一。

我们实验的小学科学探究式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像科学家工作那样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教师像科学家那样教学,倡导学生像科学家工作那样学习。引导学生:像发明家那样探究,像文学家那样创作,像艺术家那样抒情,像运动员那样锻炼。各学科教学以培养科学探究方法为教学目标。培养初步具备探究精神,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科学地管,科学地教,科学地学,构建科学教育特色。以科学教育特色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把培养科学方法作为各学科教学的主线,以此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科学探究课程教育理念

我们实验的小学科学探究式课程的教学理念,即是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引,重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教学把目标最终定位于是使受教育者青出于蓝胜于蓝,要求学生像科学家工作那样学习。

二、科学探究课程教育目标

在科学探究课程上,要求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的;掌握知识的程度应是牢固而深层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应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的,是创造性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应是熟练灵巧的;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是高效而正确的;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的能力应有所发展;学生的发明创造意识应得到不断的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得到不断的强化;切实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力。

三、科学探究课程教育原则

在实验中,我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效果主要体现于自主性和发展性,并遵循以下原则:

1、激发兴趣原则:使学生感兴趣、肯动脑、欲动手。

2、量力而行原则:使学生想得通、能操作、能成功、。

3、实践性原则:使学生临真境、训思维、练技能。

4、自主性原则:使学生显主动、自主问、主动试。

5、发展性原则:使学生有发展、求新知、有创意。

四、科学探究课程教育方式

1、从问题、小课题方式入手,尽可能引用自然科学教育(理科)的探索、研究模式和文化艺术教育(文科)的体验、感知模式。

2、尽可能采用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事与物为探究小课题形式,模拟科学家工作状态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3、尽可能采用综合性方式,即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既接受思想教育,又能够获取知识(包括语、数、英等基础知识),同时还获取实践技能。

4、打破时空限制,不受常规课时间、形式限制,多采用活动、讨论、调查等形式完成教育内容。

5、强调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工作状态,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假设、制作、实验、验证、讨论、比较、分类、分析等操作获取直接的科学探究实践技能。

五、科学探究课程资源创设

从深刻理解探究、体验的内涵入手,根据学校实际,拓展探究、体验途径,开发校内外探究体验资源,强化环境设施活动场所的探究体验教育功能,优化学校常规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努力创设实践体验基地,丰富探究体验资源,使其成为落实探究体验教育模式的最佳阵地。

1.课程教育资源开发要重视硬件设施配置和环境氛围创设理念,要充分认识学校环境和硬件设施的第一功能必须具备直接的教育性。也就是说首要考虑教育意义,其次才能考虑美观雅致;先考虑直接体验,后考虑隐性功能;使学生既能直接感知教育内涵,又能受到优美环境熏陶,避免只考虑美化而不考虑设施教育功能的误区。探究式教育更需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实践的场所空间,因此,硬件设施的设计、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其教育探究的功能。

可以应用微缩、直观、综合、立体、网络等原理,优化校园科学教育环境。校园环境绿化,先从教育功能考虑尽可能地种植自然、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植物,再从美化环境考虑;将天台顶面绿化变为学校的种植劳动基地,种蔬菜育植物,既突出了探究实践教育功能,又绿化了环境;改自然室为操作探究室,将动植物标本陈设在模拟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星座模型布于天花板、鸟标本站立树上、鱼标本游在水中,这种微缩仿真式的布置更便于学生观察体验。

2.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要重视学校常规教育活动和社区、家庭的教育功能,使其教育形式成为自我感知、体验明理模式。

要注重充分挖掘校园常规活动的内涵,使学生更贴近生活实际,在实践中感知明理,增强科学意识、道德意识。学校的常规工作,如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主持、学校广播站、小报刊等,均可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基地,且相应制定小主持小广播员小记者等方案。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练说、练写、练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拓展学生探究体验空间,多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六、科学探究课程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小课题探究式课程强调实践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要注意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起思考,通过一定的启发、点拨、指导,通过适当的典型例子使其成为实验的启示,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自己动手操作,自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取知识、技能,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需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方案。

课程设计和操作要遵循课程教育原则,除了控制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能成功,有收获之外,还应注重挖掘现行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改革课堂常规的一些时空限制,进行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工作那样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

减少生活垃圾(品德)

引导调查一段时间内的垃圾来源,对垃圾进行总计量、来源计量、分类计量。

爱护课桌椅(品德)

引导调查高、中、低年级,同年级比各班课桌椅完好率;调查班风、学生行为;观察课桌椅质量:钢管厚度、木板质量。

谁的题目好(语文)

学《飞夺泸定桥》一文,引入《攻占泸定桥》题目作比较,从入手探究体验。

你能想一想吗(语文)

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引导学生自学课文,运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将文字构成圆明园原貌图。

小数怎样来(数学)

学习《认识一位小数》,先调查商店商品价格牌写法后再学习,并与整数写法、分数写法作比较,让学生试行推导小数点的写法、意义。

分数加减法(数学)

在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可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与之比较,让学生自行探讨能不能将异分母化为同分母后进行计算。

谁滑得快又远(自然)

运用坡度不同的两条滑梯,用质量相同的两物体同时做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七、课程教育评价意见

1.评价内容: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着重评价实践性、发展性、创新性。实践性主要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发展性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进步、提高。创新性主要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新意和解决问题的独创见解。此外,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的情况也应是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2.评价标准:

探究式课程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此,评价操作应重记录实际情况,轻等级考评,特别应重视以发展和创意为标准给学生下评论。

3.评价操作:

可采用自评和互评,由家长、职工、教师定性评,展示成果评,组织竞赛活动评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