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课程资讯
  3. 课程动态
  4.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战略需要重新定位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战略需要重新定位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这种总体格局下,作为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在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普通高中来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着力思考的大课题。

今年3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这种总体格局下,作为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在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普通高中来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着力思考的大课题。

十五期间,虽然在政府投入普通高中的财政性经费总量、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在优质普通高中就读学生总数、普通高中占地面积等方面都取得了翻倍发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已接近60%,但是,也表现出一系列问题:财政性经费占普通高中总经费的比例只有42.4%;社会对优质高中的强烈需求与优质高中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强,引发了诸多社会争议,成了新的社会热点;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单一,应试取向严重,素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部分示范性高中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超大化、豪华化倾向,使得没有示范性高中标签的学校被边缘化;校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生源大战、资源争夺、乱挖教师愈演愈烈,等等。那么,导致目前普通高中诸多失序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可能与以下问题的认识不清有关。

首先,普通高中产品属性不清。按照美国学者萨缪尔森(PaulM.Samuelson)在1954年提出的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标准理论,凡是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产品就属于纯公共产品,凡是只具备一个标准而另一个标准不具备,或者两个标准都不具备而又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就属于准公共产品。显然,普通高中教育是准公共服务,具有竞争性、排它性和正外部性。由于准公共产品之公共性界定存在弹性空间,因此,政府要按多大比例进行财政投入?学生要按多大比例进行成本分担?普通高中教育要不要提教育公平?从办学体制上看,有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普通高中、省市直属普通高中和县镇直属普通高中三种形式,如果要提教育公平,那么由谁来保障普通高中的教育公平?是中央、省市还是县镇?是保证基本的入学机会公平还是保证享受有质量的教育过程公平?对于达不到国家最低办学条件要求的学校,要追究谁的责任?对于没有能力来保证普通高中发展的县镇来说,谁来为这些学校保底?应该说,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这些问题定位不清,就必然导致国家的高中教育政策法规不完善,就只能通过临时性政策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补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普通高中发展问题。

其次,示范性高中角色认定不准。示范性高中是作为传统重点高中的替代性政策出现的,政策设计者赋予了它许多新的期待。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搞示范性高中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给大家做个样子。可对学校来讲,参与示范性高中评估,则更多的是为了挂牌子,为了得到政府的特别资助,为了获得生源竞争的优势地位。示范性高中评估变成了变相的学校等级排序——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区县级示范高中。在这场学校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农村高中无疑是损失最为惨重的。农村获得示范性高中称号仅占14左右,他们为了摆脱不利地位,不惜借贷来争示范性高中,一旦前功尽弃,学校就看不到了希望,结果是教师流失、学生流失。获得示范性高中称号的学校则举债异地重建、做大做强,结果出现了一批批巨型高中,少则五六千人,多则上万人。有的高中甚至积聚了半个省的教育资源,俨然一座中学城。示范性高中成了生源依赖者。我们不禁要问:示范性高中究竟示范了什么?是重点打造、规模扩张,还是拼争生源、追求应试?学校在较薄弱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办学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是不是示范?示范性高中评估究竟是导致了千校一面还是促进了学校特色和个性的形成?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也搞过类似的高中评估,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人承认这项改革失败了。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示范性高中,是谁更需要示范性高中?如果我们取消了示范性高中评估又如何?这些问题定位不准,就难免导致政策具体执行中的扭曲和混乱。

再次,普通高中发展规划不明。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如何判断我国普通高中的发展形势?未来10年普通高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如何统筹城乡普通高中教育的空间和资源布局?如何引导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以给每一个青年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应当说,上世纪末两基目标的实现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非常强劲地推动和拉动了普通高中的发展。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出现困境以及政府颁布积极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学生家长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选择开始趋于理性。他们要么追求优质的普通高中教育,要么选择职业高中教育,甚至在一些地方由于就业形势好,职业高中比普通高中发展还要好。从总体规模上看,虽然农村生源在未来几年内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是在一些大城市生源总量已达到饱和,未来几年生源不足现象即将出现,生源和学校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将会日益突出。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过剩的高中教育资源到不了农村,农村旺盛的生源又找不到合适的入学机会。所以,普通高中未来的发展战略应该是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发展特色。从未来人口流动变化规律看,没有10万以上的常驻人口就养不了一所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向县城集中、向优质学校集中也是大势所趋。因此,一些校长抱怨职高争生源、抱怨学生都到城市读高中,是没有用的,现在的关键是抓质量、抓特色。(作者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