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区岳阳道小学:让城区孩子感受劳动之美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23日 浏览次数:1299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在天津市和平区降为低风险等级地区后,岳阳道小学及时将教科书派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与此同时,学校德育处在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鼓励他们自己动手给书本包上新书皮。疫情发生以来,该校通过智慧校园发布“家务劳动小能手”展示活动,倡议学生在家中开展家务劳动,并在线上与小伙伴展示、分享劳动成果。
近年来,岳阳道小学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探索德智体美劳相融合的开放式劳动教育模式,在推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方面破题出新。该校校长褚新红表示:“劳动教育与其他方面的‘互育’,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强化、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劳动意识
岳阳道小学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校内,该校主要侧重“以校为家”的劳动教育,形成了月月扫除、日日值日的运作机制。各班开展了小小分餐员、图书管理员、班级文化员等角色创建活动,学生们各司其职,在劳动岗位上感受责任与担当。该校还整合各班资源,建立61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常年坚持组织学生开展维护社区环境、养护树木等服务活动。
该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该校已开设了缝纫、木模、烹饪等十余种劳动技能课程,其中“物联网种植”“爱的陪伴”两门课程最为典型。“我们把探索以劳动的平凡性、创造性等作为课程目标,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褚新红说。
和平区属于老城区,土地资源严重匮乏。为了让学生体验农业生产劳动,该校因地制宜,把闲置的楼顶空间利用起来,下大力气建立了388平方米的物联网种植基地,安装了专业技术人员研发的“物联网种植架”,内设10个物联网小菜园、10个自动种植小菜园,供学生从事种植活动。在这方寸之间,学校教师带领各班学生学习育苗、移栽、制作植物标本等技能,真切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
与优秀传统文化携手并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在都市成长生活的孩子们,它神秘而又遥远。该校副校长张静秋介绍,为此,学校将二十四节气列为学校项目研究整合课程,开展覆盖全学科的节气研究活动。
在岳阳道小学,以二十四节气项目为主线,各学科的节气研究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时常有变化,年年有更新。
体育课,教师带领学生以“跃”为主,探秘二十四节气中的体育文化,根据每个节气的特性,举行拔萝卜、投射、钓鱼、秋收等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节气杯”小型趣味比赛,让学生在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同时体会到付出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
美术课,以“绘”为主,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绘画风筝、各季植物、制作树叶剪贴画等活动,感受节气的不同色彩,将树叶经过筛选、整理、拼摆、粘贴,创作成一幅幅具有创意性的艺术作品。
科学课,则以“农”为主,在学生中开展各种科学调查和体验活动,如用落叶制成标本或书签,了解落叶腐烂变质的过程,是如何为大地贮存养料、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条件的。
与创新素养双向并举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劳动能力,岳阳道小学还携手区劳技中心共同组建了一支由数学、科学、英语、美术、信息和专业劳技教师组成的精英团队,为学生开设相关课程。
从最初的搭建“胡萝卜高塔”、制作“果蔬小车”到关注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海河篦子—水面垃圾清理船”,以及第四代课程“我是建桥师”等项目研究,学生们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学生团队研发制作的“海河篦子—水面垃圾清理船”在全国综合实践优秀成果展示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彰显了岳阳道小学劳动教育与创新思维发展相融合的丰硕成果。该校学生表示:“‘海河篦子—水面垃圾清理船’的研究让我们实实在在地体验到发现问题、基于问题寻求解决策略、实践创造应用的过程,更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
“开放式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褚新红说。(本报记者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