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马斯克发布植入大脑芯片且可连接手机
2019年7月18日,在美国旧金山马斯克宣布,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
2019年7月18日,在美国旧金山马斯克宣布,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
在发布会上,马斯克甚至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之情,一度笑场。
Neuralink,成立于2017年。目标是研发超高带宽的脑机接口系统,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共存。现在,马斯克朝着这个伟大目标,向前踏出了一大步。
可与iPhone连接互动,整个方法,核心一共有三部分。
一是“线”(threads),直径4-6微米,比人的头发丝(约75微米)还要细很多。
与其他脑机接口中使用的材料相比,不仅对大脑损害性更小,而且还能传输更多数据。分布在96个线程上的每个阵列中,能够拥有多达3072个电极。
二是“缝线的机器”。这是一个神经外科机器人,每分钟能够植入六根线。整个过程,特别像缝纫机。
第三,Neuralink还开发了一种定制芯片,来更好地读取,清理和放大来自大脑的信号。
步骤大概是:
1.头骨穿刺:通过“缝纫机”,用激光在头骨上钻孔;
2.植入芯片;
3.引出信号:用上述的“线”,把芯片读取的大脑信号传送出来。
Neuralink计划,在2020年第二季度进行人体试验。
现在用小鼠进行的实验,只能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传输数据。但Neuralink表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加入无线系统,现在它已经被集成到“N1传感器”的产品中,芯片尺寸比手指尖还小。
Neuralinky的计划中要植入四个传感器,其中三个位于运动区域,另一个位于感受区域。唯一外置的设备安装在耳后,内含一枚电池。通过无线连接,你甚至可以与iPhone应用程序互动。Neuralink的科学家希望使用激光束来刺穿头骨,而不是钻孔。
布朗大学开发了一个叫做Brain Gate的机械臂系统。Brain Gate会依靠犹他阵列,即一系列最多可容纳128个电极通道的坚硬针头来进行手术。
但这个数量的电极通道比预期的要少,这意味着从大脑中获取的数据会变少,并且它也比Neuralink的线更硬。
这对于长期功能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大脑在头骨中移动,但阵列的针并不移动,这就会造成伤害。Neuralink尝试使用柔性薄聚合物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Neuralink的技术难度更甚于犹他阵列,因为它非常灵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每分钟能自动植入六根线(192个电极)的神经外科机器人。
针头它干起活来就像是缝纫机一样。
清新的思路
缝纫机是怎样来的?团队在一篇论文里解释了:从前那些又足够大、又足以穿进大脑的探针,会引发急性和慢性的损伤和炎症,也对设备本身的寿命、稳定性和产出有影响。于是,Neuralink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把植入设备(Insertion Device)和被植入设备(Implanted Device)的需求分开满足:
植入工具是越坚硬越好,而被植入的探针是越小越灵活越好。
有了想法之后,团队又证明了这种思路是可行的,并且可以扩展:他们开发了一个系统,把用薄膜聚合物做的、精细又灵活的探针(Probes),和精细又坚硬的植入针(Insertion Needle),以及一个负责植入的机器人,都整合到一起。
这个系统可以快速且精确地植入探针,每个都是独立瞄准靶点,避开可见的脉管系统,找到各自的目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大脑出现炎症和损伤。
在Neuralink演示当中,团队展示了一个连接到老鼠大脑中的系统,这个系统能从1500个电极中读取信息,比现有的嵌入人体的系统好15倍。这使它拥有了科学研究或医学应用的价值。
想象空间还可以更远
例如,人类可以通过意念控物,这对残障人士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福音。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瘫痪的青年利亚诺·平托通过脑机接口踢出了当年世界杯的第一球。
普通人也有望在日后用意念干活,一切将更加智能。想一想就能开灯、热咖啡……以前觉得是科幻小说情节有望真切发生。
我们甚至有理由期待,通过脑机接口,让我们短时间内拥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不用语言,仅靠大脑中的脑电信号,不同国家语言的人都能实时无障碍沟通……
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