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课程资讯
  3. 教研信息
  4. 天链二号01星发射成功 天地之间再架一座桥

天链二号01星发射成功 天地之间再架一座桥

2019年3月31日23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这是2019年中国航天国家队的第4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9次发射任务。

天链二号01星发射成功 天地之间再架一座桥

201933123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这是2019年中国航天国家队的第4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9次发射任务。

“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将为载人航天器、卫星、运载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和传输等服务。据了解,“天链二号”中继卫星系统在任务规划、系统管理、业务运行上相比“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取得显著进步,数据传输速率和多目标服务能力也有较大提升,将对提高中低轨卫星、载人航天器信息回传时效性、在轨运行安全性和任务实施灵活性发挥重要作用。

“天链二号01星”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1次飞行。

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学宇介绍,这是中心2019年执行的第3次发射任务,也是中心第129次发射任务,2019年,中心还将面临高密度任务态势。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这次任务意义特殊,是天链二号的首发星,也是长征系列火箭三百次飞行后的首次发射。

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2018年,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亚太6C通信卫星、嫦娥四号中继星、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组合体相继在这里发射,看似不起眼的小山沟里托举着中国的飞天梦。

2019年,长三甲系列火箭计划开展13次发射任务,占全年发射次数的近四成,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依然是中国航天2019年高密度发射任务的主力火箭。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家族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火箭。火箭“三兄弟”几乎包揽了我国目前所有的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是航天高密度发射的主力火箭。

今晚的这次发射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第99次发射,下个月,长三甲系列火箭将迎来第100次发射,将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个发射总数过百的系列火箭!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最近一次发射任务是2019310日。310日零时2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星6C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随后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

天地通信架起一座桥 天地视频通话不再难

嫦娥未动,鹊桥先行。从2018521日“鹊桥”中继星发射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我们国家的中继卫星有了新的认识,月球背面一张张精彩的图片、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的工作状况都是由鹊桥中继星传输回来的。

 “鹊桥”中继星是中国中继卫星家族中新的成员,在它发射之前,已经有4个小伙伴提前工作了。

中继卫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天基测控和空天数据中继,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相比于地基测控,天基测控的最大优势就是覆盖率高,具有实时性、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作为航天大国,中国对中继卫星的需求无疑是强烈的,这也驱动了中国中继卫星的研制、发射和组网运行。

2003年,中国立项并启动了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工程。2008425日,该系统01星成功发射,当年就参与并圆满完成了“神舟七号”数据中继服务。作为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采用东方红三号通用平台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航天测控覆盖率提升到新水平,使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应用卫星实现数据实时下传、及时应用,效能倍增。

2008年,天链一号01星在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得到试验验证。

2013620日,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面三百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给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太空授课。

此次太空授课时长近50分钟,从上课开始到结束,这期间神十天宫组合体已经围绕地球飞行了半圈多,依靠地面测控站进行直播的话,最理想情况也需要10多个测控站,我国的地面测控体系还缺乏这个条件。大型航天测控船造价昂贵,运行费用也非常高。虽然,我国目前拥有大型测控船队“远望"号,但也仅有四艘,仍达不到视频直播的要求。

不过,天链一号卫星只需3颗即可覆差全球,造价低、运行费用也比较低,可以说是物美价廉。低轨航天器先将数据传至中继卫星,中继卫星再将数据传回至地面,相较地面、海上测控站点,数据中继卫星具有覆盖面广、实时性高、经济性好等优点。

“太空授课”实际上也是一次对我国航天测控能力的有效展示。

王亚平老师在太空授课期间,天宫神十组合体的过境范围利用了天链卫星、远望船、地面站联手完成此次测控任务。

2011年、2012年相继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203星,它们同时运行并与地面应用系统、中继终端等组成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对中、低轨道航天器全球覆盖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在中国重大航天任务实施过程中,比如神十一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中,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为航天员与地面“天地通话”“天地双向视频通话”和航天员与地面同步收看新闻立下了汗马功劳。201611月,天链一号04星成功发射,实现中国中继卫星系统的更新换代。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天地通话,与以往相比,这次天地通话图像更清晰、过程更流畅。

《新闻联播》首次在太空播出

航天员首次天地同步收看到了《新闻联播》节目。

当你在载人航天任务的直播画面中、在屏幕上不甚显眼的角落里看到不大起眼的“天链”两个字时,你就会竖起大拇指,为太空中默默执行任务的“天链兄弟”和其背后默默耕耘的航天人点赞!

从“东方红”卫星到“神舟飞天”,从“天舟号”货运飞船到“嫦娥奔月”,中国航天事业不断飞上新高度,几十年间的成就举世瞩目。一代又一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前赴后继,薪火相传。 

2008425号,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1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3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11710日,天链102星再次发射成功。

虽然新华网的稿件中没有一字提到天链卫星的军事用途,但是和大飞艇一样,它也是我军建立信息化作战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军事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继卫星一般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专门负责转发卫星之间和卫星与地面的通讯数据。虽然这个功能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实际上它的作用非常巨大。

首先就是可以实现对航天器的实时监控。航天器发射的过程中需要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飞行情况,这需要使用高频无线电通讯在视线范围内传递才能满足要求,我国先后建造6条远望系列航天测控船就是为航天发射服务的。但是地面上能看到的卫星轨道毕竟有限,2006年发射的神州6号飞船就只能在12%的轨道时间内与地面通讯。有了天链1号,飞船可以把信号传递给中继卫星,然后再传回地面,这样就大幅度的延长通讯时间。若是将来我国在轨道上部署3颗中继卫星,那么飞船任意时间内都能与地面进行通话。

不仅是对载人飞船,我国今后进行中远程导弹实验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天链卫星传输测试信号,从而实现对战斗弹的全程监控,大大提高我军导弹实验获取数据的成功率,减少动用远程雷达、大型光学测控仪器的费用。

我国建设的北斗2型导航卫星网,建成后可以为中低轨道卫星提供定位服务,这样卫星就能直接获取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再通过中继卫星传回地面可直接实现全程测控,而无需像现在一样出动航天测控船满世界撒网。用天基测控网取代地面、海面测控网,这也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趋势,美国目前已经实现了这一点。我国近2年又新建了远望5号、6号航天测控船,看来短时间内还不打算全部采用天基测控网来保障卫星发射,也许在十年后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天链中继卫星的另一大受益者是我国的侦察卫星。由于距离目标越近看的越清楚,所以光学雷达侦察卫星一般都在低轨道运行,距离地面不超过600千米。这么低的高度看是看清楚了,但能与国内卫星接收站通信的时间也短了,尤其是在距离我国本土较远的地方更是要等几十分钟进入新一圈轨道后才能将数据传回国内。

这几十分钟的时间在进行战略侦察的时候可以忍受,但是如果用来打击出现时间比较短暂的机动目标就不够用了,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航母战斗群。有了中继卫星,侦察卫星的数据可以直接传回国内进行处理,实现对时间敏感性目标的及时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