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教学研究
  3. 教学心得
  4. 经验论文
  5.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模式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模式

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去感受、去体验。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先让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性教学。

一、“设计体验式”——通用技术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去感受、去体验。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先让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性教学。

2.教学基本程序:

该模式共由四个环节来实现。①.情景导入,目标定向;②.合作探究,自主学习;③.班级展示,评委点评;④.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3.教学原则:

1)实施“设计体验式”模式的目的是为完成课程标准和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必须与《通用技术》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材目标和内容结合起来。

2)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去探究和实践;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应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3)小组交流时,教师的指导要面向全体,使困难学生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创设一种开放、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使设计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过程,使全体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都得到发展。

5)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分工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发挥小组全体成员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激发每个小组团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加强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交流,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形成与他人协作、分享与共进的态度和团队精神。

4.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通过技术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5.辅助资源:

教材、课件、绘图板、绘图工具、多媒体投影设备、历届学生的作品等。

6.教学效果:

优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实施,在实际应用中结合遇到的问题充实丰富。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好的补充其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激发了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愿望,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能使其主动、有效地参与设计过程,感受技术设计基本理念和方法。

缺点:课堂时间有限,只能让各小组选择最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其余设计作品只能教师用实物展台快速展示,不能详细分析和评价。

7.在运用这种模式时的建议:

把握学科特点,钻研教材;适时必要的引导和点评,提高教学和试验效果;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关注不同层的原则。

8.案例:见附件《简单结构的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照片、教学录像等资料。

 

二、 “辩论式”——通用技术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辩论式教学由来以久,通过辩论来阐明道理,著名教育家孔子,古希腊的柏拉图,朱熹,昆体良都是采用辩论式教学的典范。尤其柏拉图把论辩式的教学提到空前的高度,在他的“学园”里师生之间用对话形式教学,由此掌握辩论之术,开启智慧。

根据现代教育学,“辩论式”模式较好地处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客体(包括知识能力、思维和心理品质等)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又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也具有开放性。“辩论式”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以学生“质疑”论述举证为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独创性。

从教育心理学上看,以往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缺乏心理认同效应,由于错误学前经验先入为主,对正确的知识起排斥作用,而“辩论式”,主动接受并理解事物的规律及实质从而掌握物理知识。“辩论式”模式创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想能所想,言能所言,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教学基本程序:

该模式共由四个环节来实现。○1创设情景,导入课题;○2选出选手,设定赛程;○3选手展示,适时引导;○4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3.教学原则:

1)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宽容,友善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辩论活动不受到正确或错误的评判。

2)教师还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得到锻炼。

3)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活动的设计者、学生目标的引导者和学习群体的协调者。

4)论题应是学生较关注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要有可辩性,要切合教学内容。

5)论辩式课堂教学不能代替系统教学。论辩式教学有其突出的优越性,但要根据情况适时适地的选用,对于每一章节的内容,仍需老师系统讲授。

4.教学目标:

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想能所想,言能所言,提高学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5.辅助资源:

教材、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6.教学效果:

优点: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既可以丰富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又可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时效性;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及表达、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又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老师及时点评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更好的补充其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激发了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愿望,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能使其主动、有效地学习,感受通用技术课程的思想和方法。

缺点:学生受知识面限制,再加上学习任务比较重,时间不充裕,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收集到有力的论据资料确有难度,辩论论据力度不足。

7.在运用这种模式时的建议:

1)应指点学生如何去准备。毕竟学生受知识面限制,再加上学习任务比较重,时间不充裕,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收集这么多资料确有难度,这样教师就应先收集好有关材料,然后告诉学生有关材料的出处或位置,最好把分论点和相关资料的条目索引印发给他们供他们借鉴,这样效果会更好。

2)帮助学生筛选论点论据。课堂辩论不是一般辩论技巧的较量,而是辩理,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所以一段辩文就应该是一篇有理有据,论证充分,有说服力的教育小论文。 .

3)对辩论结果的处理这一环节不可丢。每次辩论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独到之处,并形成较全面、合理、科学的观点,并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相联系,加深学生对教科书中教育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8.案例:见附件《第三节  技术的未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

 

三、 “实例式教学”——通用技术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2.基本程序:

实例式教学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实例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3.教学原则:

情境设置与产生问题一致,问题难易适中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教学目标: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5.辅助资源:

教材、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仪器及设备、视频、动画等。

6.教学效果:

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7.实施建议:

创设情境适时抛出问题,注意情境感染与熏陶作用。

8.案例:见附件《结构与稳固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

执笔:长安一中  蒋建波 刘西安 李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