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6通用技术年会经验总结集锦
现将湖南省2016年11月的通用技术年会上几位老师的经验介绍集锦放在这里,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这几位老师的通用技术教学经验,各有其特长,也各有其做法,但总的一条,就是对通用技术的热爱。没有热爱,就没有通用技术的地位,没有热爱,就没有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个人发展,没有热爱,就不会在通用技术这门课程上的认真投入。因此,任何一门专业,只有对它热爱,才会产生效应,才会有所收获。作为任何一门专业,当只有在其中浸润多年,不是混日子,而是热爱,就会在这一行业里走得比其他人更远,也更专业。
现将湖南省2016年11月的通用技术年会上几位老师的经验介绍集锦放在这里,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这几位老师的通用技术教学经验,各有其特长,也各有其做法,但总的一条,就是对通用技术的热爱。没有热爱,就没有通用技术的地位,没有热爱,就没有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个人发展,没有热爱,就不会在通用技术这门课程上的认真投入。因此,任何一门专业,只有对它热爱,才会产生效应,才会有所收获。作为任何一门专业,当只有在其中浸润多年,不是混日子,而是热爱,就会在这一行业里走得比其他人更远,也更专业。
所谓专家,就是在自己从事的领域里,比一般的人花费的时间更多,看问题更深刻,得到的收获比别人更大,更有建树,更有成就,更有发言权。
通用技术课程——我与学生的真爱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 张正容
2007年下学期开始,箴言中学按全省统一要求开出了“通用技术”课。以前的“劳动技术”课要改成“通用技术”课,必修模块就有两大本,我们太高兴了,因为不用再担心没有合适的内容教了。一路走来,通用技术开了九年,热情稍有降温,但年年都有集垒、年年都有变化,年年都有收获,通用技术依然是我的真爱。
一、不很“重要”也特别“有用”。
1.通用技术课程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好比普通的钳子、启子、扳手,这几样是通用工具,木工、泥工、水电工,都要用它,你家我们家他们家,都用得着。通用技术“必修”本基础性强,许多知识点与其它学科有关联,课本上的案例联系都是经验常识、章节内容通俗易懂,学生觉得不深奥。从青少年开始加强技术教育,提高技术素养没有太大的难度。
2.通用技术课程与学生科技活动关系密切。我是科技辅导员,通用技术上的好多内容与科技活动关系密切,原来搞科技创新培训时到处找案例、印资料,如今的通用技术课本上“原则”、“案例”、“方法”多的是,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
学生科技活动项目关注的内容有:项目选题确定——研究项目的目的——设计基本思路——项目的研究过程——科学方法、科学原理——主要创新贡献——同类情况调查——进一步完善设想。这与设计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设计课题——制定设计方案——展现设计成果——评价优化设计——再创设计新意,这些步骤与要求非常接近。
3.通用技术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有相似之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步骤:发现问题——确立课题——提出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调查、实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学习成果展览,这也与上面提到的“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很大的相似性。通用技术课程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不开这门课、课时开多开少是领导的决策。一但开了,把这门课尽力教好,让学生有所收获是我们的责任。
二、让学生喜欢特别重要
1.尽我们所能,免受“惩罚”。有高二老师讲,给文科班上理、化、生和给理科班上政、史、地是对老师的一种“惩罚”。其实,受“惩罚”还有技术课老师。尽管通用技术是国家课程,因为湖南的高考暂时不考、学业水平考试也不是统一组考,学生肯定不会很重视,提出过高的教学要求不切实际。技术课是考查课程,不受学生重视。我的做法是:学生不重视,我要很重视;学生不太认真,我却特别认真。重视又认真,效果就不同,会让学生喜欢这门课,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免受“惩罚”。
2.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多媒体教学系统已经成了教室必配,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学生更容易理解,加上动画、声音,视频等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尤其喜爱的是视频,选择截取合适的视频片段,对解释现象、说明原理会很有帮助。
3.教具+学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自己动手做一些简易模型、挂图和简单实验,加强直观性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材料如矿泉水瓶、泡沫塑料、木条、导线、锯片、筷子等都可利用。例如:讲人机关系时就用过舒肤佳肥皂和纸杯。给学生发点可动手体验的器材会让学生喜欢,或者给学生布置规定的主要材料进行设计与制作,学生也很有积极性。
4.适当补充相关案例。网络上的课件、教案可能对应不同的教材版本,主要有广东版、江苏版、地质版、河南版,可以多收集相关案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相应取舍。还有其他学科中的案例也是很好的补充。比如:学习“技术对自然的影响”时,引用都江堰引水和与荷兰风车排水的案例;学习“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时,引用了“性别比例危机”、“核子事故”案例;学习“系统与设计”时,引用了黄河三门峡水库与黄河小浪底工程作对比。
三、课时不足也有办法
《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的标准课时都是36课时。我们箴言中学的开课情况是高一年级两学期完成《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只有18课时左右,还有月假、月考等要冲掉几个课时,所以实际课时不足一半,我们要尽量节约课时。
1.利作多媒体出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节省时间、节约课时,除了“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等有重点内容太多外,其余的基本上每课时一个小节内容。一节课能讲两个小节的,尽量讲完两个小节。比如,广东版必修I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有6个章节,分3课时学完没有问题。
2.好理解的不太细,难理解的莫太深。好理解的不讲得太细,难理解的莫讲得太深。我们不是为了培养设计师,那是大学的事,也不是为了培养高级技工,那是技工学校的事。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要求不能太高。物理老师把概念讲得很明确、道理讲得很透彻,这样做对于物理课是必要的,但对于通用技术课,这样做要花较多的时间,势必课时不够,后面的章节会没时间讲,“损失”会更大。
例如:原来劳动技术课中,三视图的教学要用一个学期,通用技术只要求能绘草图,能看懂简单的三视图;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技术需要综合知识,提到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理论”生物老师都清楚,可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基本上搞明白。对学生而言,只要由此认识到“杂交水稻技术需要多学科知识”这一点就行,能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就行。
3.广东版教材节省课时的办法。《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3个小节,3个课时;第二章 设计的基础,3个小节,4个课时;第三章 怎样进行设计,6个小节,3个课时,每课时2小节;第四章 设计的实现——制作,4个小节,2个课时;第五章 设计的交流与评价,2个小节,2个课时;合计14课时;
《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 结构与设计,4个小节,4个课时;第二章 流程与设计,4个小节,3个课时,第1、2节合并;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4个小节,3个课时,第1、2节合并;第四章 控制与设计,4个小节,4个课时;合计14课时。
四、只要尽力了一定有收获
我们都是改行教通用技术的,刚开始会觉得很累,要教好一门新课程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记得2007年培训时,拿U盘排队拷了几个课件,如获至宝,拿回来也确实受到一些启发,过了几年再打开那些课件时觉得有些平常了,说明自己已经提高了。
历史表明,生产力越是发展、经济越是开放,一个国家对技术的需求越是迫切和强烈,对国民技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加强技术教育,提高技术素养。通过我们所有通用技术老师的辛勤工作,做出成绩,那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合力,让社会真正看到通用技术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努力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 熊春复
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通用技术课程建设也是如此。在实施过程中有较多的限制条件:不同的学生素质、不同的课程软硬件条件、不同的课时安排、乃至教师自身的专业特点等等,都注定了通用技术课程无法遵循某一种固定的课程模式,因此寻求符合自身特点的通用技术教学模式是每个通用技术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我来自长沙铁路第一中学,是长沙市的一所普通学校。在我校通用技术课程建设之初,虽然到兄弟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但生源、硬件条件、自身的专业特点等因素决定了我们无法全盘照搬别人的做法。因此在近七年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一直在探寻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和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目前我校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良好,课程实施模式基本定型。在此探索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也总结了一些教训,因此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一、舍车保帅、确保效果——应对课时不足的思考
课程课时不足是多数通用技术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争取领导的支持,另一方面又要根据现状调整课程的实施策略,保证课程实施效果的最优化。
怎么把课时被压缩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呢?我的做法是: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依次有选择的教,做到要么课内不讲,要讲就一定保证有效果。课程标准是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根本准则,达成课标的要求是课程实施的根本目的。当课时被压缩已经不可避免,不可能完成课标的全部要求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研读课标,分清课标中众多要求的主次,然后根据课时长短,从课标的核心要求到一般要求、由低级要求到高级要求逐步推进。力争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比如只有一个课时,可以阐述课程概论,向学生说明课程的特点、要求、学习方法等等,让学生知道基本的技术常识,了解他们应当具备的技术素养。如果有2、3个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过程,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让学生理解最基本的技术思想,培养最基本的技术素养。而如果有4—6个课时,就可以进一步要求他们理解设计方法、原则的具体案例分析。再有多的课时,则可以考虑运用设计的原则方法,分析具体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甚至进行适当的设计实践,着眼设计思想的运用和体验。
在我们学校,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经历了每周一节、半天4节连排、两天18节连排等方式,目前采用的两节连排方式(分单双周与美术课交替安排20课时一学期,必修总共40课时)。
二、合理选择课程实践项目
在我校集中开课期间,也做了不少看似漂亮、看似有“技术含量”的作品,漂亮的作品能完全代表教学成果吗?直到一次课程结束后,有个女学生说:“我这辈子都可能不会再用到课堂里的这些工具,这次课程所学的对我有什么用呢?”让我很尴尬也很震撼,于是开始思考:学生到底需要在课程里获取什么?我们的课程到底能给学生什么?这里涉及两个案例:24片孔明锁看起来非常复杂,但其部件实际上只有三种结构,制作中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重复加工很多部件,80%的操作时间都是在锯木头、锉木头。6片孔明锁看起来简单,但每片的结构各不相同,制作过程中,加工工作量更小,但每片部件的结构更加复杂,课程理论容量反而更大。汽车模型制作与弩的制作,外观上看,模型比弩要好看很多,但弩机的制作,在部件造型设计、加工精度,安装难度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要高很多。
基于这些思考,我开始调整课程的项目设置。总体思路:综合考虑操作场地、设备设施、个人专业特点、学生层次,操作安全等因素,从实践活动中提炼课程理论作为实践项目的核心任务,重设计思想,轻专业技能;减少制作难度,增加问题思考。
在必修1设置创新作品设计和孔明锁制作两个实践项目。设置创新作品设计,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创新需求,依次从原创设计、改进设计和综合设计三个层次进行思考,构思一个创新作品,并进行理论设计,以此填写设计说明书,并绘制设计草图。设计停留在理论层面,顺应实际设计活动可以边学习边进行设置这一特点,允许设计水平和制作能力方面有少量超前,但要求能说明用到的技术原理,防止学生好高骛远地进行空想。设计完成后,要求向全班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设计者进行答辩。通过项目实施,学生将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各种物品,从中寻找合适的创新点,然后通过已知的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创新作品的构思。通过填写设计说明书,进一步深入思考作品的实现思路和措施。在此过程中实现技术设计的原则方法的综合运用。项目活动涵盖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怎样进行设计、设计的交流评价等内容。答辩环节,全班同学会对作品全方位的质疑和评价,在实现思维碰撞的同时,也能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审视和优化。项目主要涉及技术意识、创新设计、工程思维、图样表达四项核心素养。
孔明锁制作项目,要求先绘制六片孔明锁三视图,然后根据三视图在木条上绘制加工图,再根据加工图进行锯切和打磨,完成后进行拼装验证,最后回顾制作过程,并写总结反思。活动涵盖三视图识图、绘制、部件加工图的绘制;简单木工锯切工艺和打磨工艺的了解、体验。经历由实物到图纸再到加工图的过程,可以推广到一般零部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特别是根据三视图在木条上绘制加工图,能很好的训练学生识图能力和空间构造能力,项目主要涉及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两项核心素养。
在必修2教学时设置承重桥梁设计和塔吊设计两个实践项目。
承重桥设计,利用2*5*400mm的小木条,根据结构设计相关知识,设计并制作承重桥梁模型,限制模型总重量(40g以内),计算自重承重比评分。采用课内讲授相关知识,课外制作,学校科技节测试评奖的方式。要求在设计中能够分析桥梁各个部件的受力类型以及其承受能力,根据分析结果合理的设计桥梁结构和对各部件进行合理的选材和加固,利用最少的材料做出最坚固的结构。由于本项目主要涉及的是结构强度方面的知识,结构的稳定性内容涉及太少,因此在后续设置了塔吊模型的设计。
塔吊模型设计,塔吊形式不限,基本要求:能将重物提升15cm后平移20cm后放下重物。高级要求:完成平移后,吊臂转动一个角度再放下重物。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零部件,自行设计制作塔吊框架、制作滑动小车、滑轮组,然后利用它们控制小车左右移动和吊钩上下移动,以此同时,要求在吊起重物的过程中保证塔吊的强度和稳定性;设计中利用到乐高机器人组件,涉及流程、系统、控制相关章节内容。
三、切实做好实践操作过程管理
曾经有不少同事觉得技术课堂带学生玩就可以,我也曾经觉得实践操作课堂热闹,做出了合格的作品,教育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慢慢的我开始觉得课程少了点什么,特别是任务失败的同学,他们到底收获了什么?实践操作的根本目的是体验设计与制作过程,学生需要获得的并不仅仅是做出作品,对他们更是重要的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这需要学生进一步的整理和内化。因此实践活动中需要设置实践记录、总结反思整理、经验交流等内容。
在孔明锁制作活动中,作品操作结束以后,要求学生回顾制作全过程,并以此写出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作品成功的成员写200字以上的总结,作品失败的成员写500以上的反思。有了深刻的反思,即使任务失败,也能有收获。同时,通过总结的整理,能够内化实践技术的提高。通过这种学习获得的课程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好的反思对于学生的意义甚至超过了作品本身。在塔吊设计实践活动中,要求在制作过程中及时记录遇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希望学生能及时捕捉“做中学”过程中的收获,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目前的课程设置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时间跨度大,两次课间隔大,课堂知识连续性有一定影响。
项目采用自主设计时,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但无法保证作品的制作有丰富的课程理论涵盖面,给定任务能保证课程理论的涵盖,但学生的积极性有所减弱,思维惰性,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想参照样本。
开好通用技术课程 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湘乡市东山学校通用技术课程建设综述
东山学校始建于1895年,时名“东山精舍”,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学堂。1958年9月10日,毛主席亲笔为母校题写校名“东山学校”,并沿用至今。学校不仅培养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还培养了陈赓、谭政、萧三、易礼容等大批英才俊杰。学校百周年校庆时,教育部发来贺信盛赞“东山学校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学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素质为本,尊重个性,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认真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深刻认识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积极创造条件,开好通用技术课程,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造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良好环境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一门课程能否在学校规范地开出、开足并且开好,与学校校长、管理团队、通用技术教师乃至全体教职员工对这门课程意义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这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启动时,学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正确领会课程改革的内涵特点与重要意义,积极支持相关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培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认识到,面对当今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技术时代,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好技术教育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技能和技术思想方法,形成基本的技术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技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一种基本的技术素养,才能让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好地适应技术为主导的社会发展。正如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一样,是公民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开好通用技术课程,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决心把通用技术课程打造成素质教育的一项特色、一个亮点。
二、创新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途径
1.开好必修课程。学校按要求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出了通用技术两个必修模块。成立了综合技术教研组,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按照个人磨课,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定案——结合实际,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的流程,打磨通用技术课堂。有时全组教师听课、评课反复数次,力求课堂上强化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技术内容的学习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收到实效。
2.举办各种科普讲座活动。近年来,学校相继聘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瑞华研究员、中南大学肖云龙教授、山东大学季明杰教授、中国创造学会副理事长姜加之、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Nicole博士、武汉大学周金平教授、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院士、中国航空学会甘晓华院士、《航天航空》杂志副主编王亚南等专家来校进行科普讲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前沿信息与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学校还邀请中国航空协会来校进行航天模型飞行表演,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加各级科技创新竞赛和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参观湖南省科技馆及各类科普基地等系列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接触科技创新,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欲望。
3.创办综合技术社团。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学校成立了电子制作、电脑作品制作、木工制作、金工制作、机器人活动、创新与实践社等学生社团组织,成立了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航模等兴趣小组,各社团聘请综合技术组及其他相关学科骨干教师为导师,带领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深入学校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工厂、社区开展技术综合实践活动。
4.举办年度校园科技节。学校坚持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每年11月举办校园科技节,现已举办了17届。活动内容有学科竞赛、理化生实验设计及动手能力竞赛、科学小论文写作竞赛、科学幻想文竞赛、科学幻想画竞赛、电脑制作作品竞赛、“需求与创新”科技设计竞赛等十多项。校园科技节成为展示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的一个平台,有效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探索,思考创新。
三、着力建设技术教育优秀团队
为确保通用技术课程能开出、开足并开好,学校配置了六位通用技术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3人。学校非常支持通用技术老师走出去学习,开阔教师的视野。先后40多次派出通用技术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通用技术课程研讨培训活动,到通用技术课程建设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如2014年派吴钢军老师到北京八一学校、太原学习考察,派周超华老师到广西南宁学习,2015年派廖振威教师到陕西学习。
吴刚军老师爱岗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上,潜心学习,深入研究,精心做好劳动技术、通用技术教学工作,通过吴老师20多年的坚守和经营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劳动技术课程先后拥有东郊新园湖南省杂交水稻育种基地、金星村何政和养猪基地、东山铸造厂等校外技术实践场所5个,技术教室(实践室)12间,器材设备价值近400万元。探索出了课堂教学 “以多媒体教学方法为主,同时结合实物展示”、“教室与实践室配合使用”、“教学与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方式以及“从案例引入,自主探究,新知建构到综合实践,汇报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这门“副科”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每学年的技术科考查合格率达100%。他悉心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深入研究探索学生科技活动的有效策略途径,指导的学生发明成果有60多件作品获国家、省级奖励。他从教30多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默默地奉献,创造出了优异的教学成绩,荣获“全国劳技教育优秀教师”“湖南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湖南省‘十佳’科技教师”“湘潭市先进工作者”等40多项荣誉称号,2014年,他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
学校实行青年教师拜师制,由教学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青年教师每月至少上一堂公开课。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担任通用技术教学并指导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在优秀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周超华、刘文斌等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周超华老师被邀请在湘潭市教育局举办的暑假高中新课程培训班上作《教材处理及案例分析》的讲座,刘文斌老师被邀请在湘乡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上作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讲座。
近年来,该组申报的《信息技术下技术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研究》、《“两型”课堂中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等多个市级课题获奖。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全力保障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
近五年来,学校总计投入60余万元,建设并完善了通用技术教学设备设施。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现代化的器材室1间,实践室4间,作品陈列室1间,新增了创客工作室。装备了《技术与设计1》实践工具金工、木工、电工工具各12套,《技术与设计2》实践套装25套,《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服装及其设计》实践工具各12套。添置了人形机器人、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无人机、航空航天模型等设备,为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校创办《创新与实践》刊物,综合技术组将每期学生技术设计作品编印成册,印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册,目前已编印至第13期。
四、注重提升通用技术教学质量
1.做好评价考核,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教师考核制度。学校对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与文化学科一样严格实行评价考核,对于指导学生科技竞赛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特别的奖励,而且在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和优惠加分,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积极性。
2.学校实施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技术组教师集体备课统一学案,布置作业并逐课批改,同时每学期末,学校还统一组织通用技术的考试,“以考促学”,这些做法极大地保证了学习质量。在省示范性中学督导评估反馈会上,专家组成员高度肯定了学校通用技术作业布置批改的做法,并把它作为典型经验向全省推介。
3.整合学科教学资源。学校整合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三个学科,新设综合技术组。老师们在征集课题、指导上网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和制作作品过程中,各学科教师通力协作,指导学生有序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多个学科的教师出现在同一个课堂上,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依据需要在科教馆各功能室内走读研学。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校通用技术课程也逐渐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查成绩优良,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兴趣高。近年来,创新教育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学生共递交技术设计方案数千项,其中20余项获专利授权,40余项获全国、省级创新比赛奖励。2014年,朱文馨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平角自动旋转花瓶支架》获全国金奖。湘潭市2012年基础教育总结表彰大会在我校召开,技术组长吴钢军作了典型发言。技术组2011年获评湘乡、湘潭优秀教研组,2014年获评湖南省先进教研组。学校2010-2014年均获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目前,学校已成为“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实验基地”“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和“湖南省教育学会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新时期,我们将继续努力,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素养,把握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机遇,努力谱写通用技术课程建设的新篇章。
由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过于投入从而常常忘记进行及时的整理和记录,因此过程记录效果与预期差异大,如何让学生操作中捕捉自己的一些收获,并及时梳理内化,整理成文字。有些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也还有部分问题期待与大家探讨。
文章来源网络